在零食界,三只松鼠可以說是一股清流。
不是靠價格戰,不靠鋪貨線下,而是用“IP+體驗+電商基因”玩出花,成了中國休閑食品第一品牌。
今天我們就從營銷的角度,來看看三只松鼠到底做對了什么,普通品牌又能從中學到什么?
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三只松鼠是什么感覺嗎?
是不是覺得這三個小松鼠又萌又會撩?
這不是偶然,而是團隊設計好的IP人格營銷戰略。
三只松鼠分別有人設:小賤、小酷、小美
客服不叫“客服”,叫“投食官”
包裝、售后、話術,全都圍繞“松鼠世界觀”展開
這是典型的情緒化營銷 + 品牌人格化。
在產品差異不大的前提下,消費者買的是認同感,是情緒,是記憶點。
? 吃的是堅果
? 感受到的是陪伴
? 分享出去的是好感與故事
三只松鼠堪稱最早一批把開箱體驗當成傳播策略的品牌。
? 每個包裹里,除了產品,還有濕巾、開袋器、小卡片
? 客服高效、處理問題超快,甚至還有“主動補發+賠禮”機制
這些不是成本,而是制造社交貨幣的投資。
尤其在微博、小紅書、知乎等平臺,三只松鼠曾一度靠“寵粉文化”出圈,掀起一波波UGC風潮。
這種做法,成功在社交平臺建立了用戶認同,無需投廣告,靠用戶自發裂變。
作為典型的淘品牌,三只松鼠早期完全靠雙十一大促打爆款。
但不同的是,它很快就意識到平臺流量終究屬于別人。于是迅速轉型做私域:
搭建小程序商城
會員積分+裂變體系
自造節日“松鼠日”“投食節”
線下布局“投食店”,強化品牌觸達
這讓三只松鼠實現了從「流量生意」到「品牌生意」的跨越。
它不是簡單賣產品,而是打造了一整套內容、服務、渠道+用戶關系的運營系統。
1?? IP人格化比LOGO更有生命力:品牌要有人格,才能被記住、被喜歡。
2?? 體驗細節是最容易引發口碑的環節:做好“包裝”遠比廣告便宜有效。
3?? 早布局私域,晚一點就被平臺吃掉:別等流量變貴時再想起用戶池的重要性。
如果你正在做品牌、做內容、做營銷,不妨問問自己:
?? 我的品牌有“人格”嗎?
?? 我的用戶愿意曬圖分享嗎?
?? 我是否掌控了自己的流量池?
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對三只松鼠的看法??
覺得有價值,記得點贊+收藏,我會持續分享更多品牌營銷拆解案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