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月30日,美的集團(000333.SZ、00300.HK,簡稱美的)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美的集團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說,小米進入家電業在戰略上已輸了。”
面對當下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形勢,企業管理著應當如何應對市場形勢,并及時調整公司未來方向。
?加速業務精簡與出清?
關停并轉非核心業務線,嚴控新品類準入,避免資源分散
聚焦高毛利優勢品類(如美的空調市占率35.9%),精簡SKU提升供應鏈效率
?深挖規模壁壘?
強化成本控制:依托自有制造基地(如美的44個基地)和核心技術(芯片自研率超60%)壓縮生產成本
優化運營模式:參照美的“T+3模式”將交付周期壓縮至12.5天,提升周轉效率
?布局技術密集型領域?
拓展新能源、醫療科技、樓宇自動化等高增長賽道(如美的ToB業務占比25.5%)
通過并購整合技術資源(如美的收購科陸電子、萬東醫療)
?構建技術護城河?
加大研發投入:美的2024年研發支出162億(占營收3.99%)
,重點投向儲能、機器人等硬科技
專利壁壘積累:累計申請15萬件專利,阻斷新玩家跨界競爭
?建立本土化運營能力?
將研發、制造、供應鏈向海外遷移,打造“第二主場”
推行OBM(自主品牌)優先策略,擺脫代工依賴
?搶占新興市場增量?
瞄準白色家電出口藍海(2023年中國白電出口額1120億美元)
針對東南亞、中東等增量市場定制產品(如耐高溫空調、大容量冰箱)
?切入智能家電結構性機會?
聚焦滲透率低于6%的品類(洗碗機、掃地機器人)
開發物聯網生態產品(如華為鴻蒙智聯電視)
?重構用戶直達模式?
打通線上線下渠道,建立“人貨場”一體化運營體系
利用數據分析挖掘場景化需求(如健康空調、智能廚房解決方案)
?扁平化管理?:簡化決策鏈條,海外業務授權當地團隊主導產品企劃
?效率驅動?:拆解“組織臃腫”風險,通過數字化工具壓縮管理成本7
?關鍵啟示?:家電業的終局競爭并非規模之戰,而是?效率之戰×技術之戰×全球化之戰?。正如方洪波所言:“簡化才能促增長”
,企業需放棄廣撒網思維,在核心戰場構筑“三位一體”的競爭壁壘。